下商量。”
李隆基有些心神不宁,他手中正拿着一小袋火药,细细地端详,李林甫停住了下文,李隆基忽有所感,他放下火药袋笑道:“朕走神了,相国继续说。”
“陇右之战获得大胜,自然要封赏将士,臣当然会大力支持陛下,只是”
“只是什么?说下去!”
李林甫暗暗叹口气,终于一咬牙道:“只是接近年底,左藏空虚,恐怕拿不出多少钱犒劳有功将士。”
李隆基冷冷地看着李林甫,良久,他轻轻哼了一声道:“相国,陇右之战在年初就部署了,朕早在几个月前也说过,希望能在新年前拿下石堡城,既然朕早就有言在先,相国早就应该准备好相应的赏赐。”
“臣本来是准备好了,可陛下上个月赏赐给了杨”
“放肆!”
不等他说完,李隆基重重一拍桌子,怒道:“你的意思是说,是朕把钱花光了吗?李相国。”
李林甫吓得跪倒在地,连连磕头道:“臣不敢,实在是左藏空虚,臣无计可施,请陛下明鉴!”
李隆基狠狠地盯着他,半天才回了一声,“你说吧!能拿多少钱出来?”
李林甫连忙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,递上道:“这是臣考虑的一个方案,请陛下过目。”
一名太监上前把奏折呈给李隆基,李隆基阴沉着脸看了看,李林甫的方案是土地、钱、勋官三者结合,钱帛的数量和去年赏赐安西基本持平,钱三十万贯,绢十五万匹,只是多了陇右四州的五千顷土地,还有大量的勋官,乍一看似乎勉强过得去,可小勃律战役是两万余人参战,而石堡城战役却是十五万大军参战,人均下来便什么都没了。
这一点李隆基当然心知肚明,他把奏折往桌上一扔,叹了口气道:“难道就不能再多一点吗?本来朕的计划是一百万贯。”
“陛下,还有阵亡抚恤至少三十万贯,这也是大头,这两块加起来,左藏的钱只剩下五万贯了,要么就是开春后等扬州的税款解到。”
“不能等到那时候!”
李隆基背着手走了两步,回头道:“这样吧!朕提三个意见,你们政事堂再商量一下,第一,抚恤可以先少给一点,给十万贯,剩下的以每月由地方官府支取钱米的方式给予,或者折成土地,再减免赋税,这样可以挤出二十万贯;第二,着令少府监铸造金银,钱不够,以金银代替;第三,并不是所有参战者都奖励一样,有的军队,朕要重赏,有的军队非但不赏,还要重重处罚!”
李林甫有些愣住了,这第三个方案是什么意思?
李隆基瞥了他一眼,把南霁云临时写的简单报告扔给了他,冷冷道:“你自己看吧!你看了就会明白,石堡城到底怎么夺下来的。”
十天后,哥舒翰率五千大军凯旋而归,这五千人是他从各个军中挑选出的精锐,一路旌旗招展,盔甲鲜明,声势浩大,这也是兵部特别批准的一次大规模地方军进京,但也有苛刻的条件,如不准带长武器及弓弩,不准带重型攻城器,只允许携带横刀,轻装软扮进京。
凯旋大军抵达咸阳时,消息便传到了长安,满城沸腾,无数人家扶老携幼出城迎接,朱雀大街上更是人山人海,长安城几乎是倾城而出。
正午时分,当衣甲鲜明的陇右大军进入明德门时,朱雀大街彻底沸腾了,三十余万长安民众簇拥在朱雀大街两边,延绵十里,民众们敲锣打鼓,呼喊声震天,到处是一张张激动的脸庞,陇右战役获胜,也就意味着关中平安、长安平安。
当一队队气势威武的士兵从他们面前走过时,气氛狂热到了高潮,人群挥手欢呼,呼声如雷声:“大唐万岁!陇右士兵万岁!”
走在最前面的安西六百陌刀军士兵,身材魁梧的李嗣业一马当先,他脸色严峻,目不斜视,每当他们走过,顿时无数年轻女子激动得跳起来,将一根根彩带,一团团锦花投向他们,这是攻下石堡城的第一功臣,是她们心目中的英雄。
数万名各卫士兵负责维持秩序,从明德门到朱雀门,数万士兵手牵着手,拼命阻拦民众的前涌,哥舒翰骑马行在队伍中间,旁边陪同着陈希烈、杨慎衿等几十名到十里外迎接他的高官。
他不时笑着向人群挥手致意,志得意满到了极点,这一刻,也到了他人生的一个辉煌顶点。
这时,队伍渐渐到了朱雀门前,李隆基亲率文武百官及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